观点地产网 见习编辑 张力 近日,有媒体报道深圳首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在08年推出至今,仍有130套方位极佳的房子依然被空置。
不管空置的房子是被“神秘”预留,抑或是其他管理上的原因,总之一边大量经适房被空置、一边申请者苦苦等待的景象,在楼市调控的今天,显得有点不那么和谐了。
无独有偶,今日也有爆料称国际巨星李连杰在上海价值数亿的豪宅也因长期空置,成为保安宿舍。网友们一边大呼“浪费资源”,一边也忙着出谋划策“改建学校”。
其实,在李连杰豪宅空置的背后,两年前已有研究机构发布报告说明上海豪宅空置率高达50%,而同期北京豪宅空置面积在北京市总空置面积中也占将近4成。
住房空置率是指某一时刻空置房屋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率,而正因为这个指标也常被世人用以判断一个国家住宅的供需矛盾,所以每每谈及中国火爆的楼市与住宅空置率的问题,都会触动社会各阶层的神经。
而根据2010年北京市政府给出的数据统计,当时北京市的住宅空置率已经高达28.9%,这个水平已经处于国际惯例中的商品房严重积压区。
除了以北京市为首的高空置率现象促使“空置率”在中国成为永不褪色的热门话题,如何科学地统计“空置率”也是国家统计部门对此项数据历来遮遮掩掩的重要原因。
三年前,当时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曾表示目前国家统计局关于房地产统计方面的制度还不能计算出空置率。尽管此人事后不断辟谣,称意思被媒体“误读”,但不难发现,在住宅空置率的统计方法上,争议不仅存在民间、也在行政机构中。
在究竟该如何科学地统计住宅空置率的问题上,与国家相关权威部门的集体失语相比,民间的智慧与海外的实践却不失闪光点。
比如,曾有市民总结出“查水表、查电表、查黑灯、查物业、贴纸条”的调查空置率的方法,虽然其中有些方法的科学严谨性有待考察,但不少建议的的确确是国外统计空置率过程必须收集的数据。
回归到李连杰的豪宅与深圳的经适房。
我们不难发现,豪宅的高空置率是在不动产流通成本大幅提高、审核过程逐渐严厉带来的后果,是住房投资性下降、但投资者不愿低利润撤场的典型。
而深圳大批经适房的空置则体现了国家对这类针对低收入人群打造的住房的使用上,监管制度上的严重缺失。这无疑是国家一边强调“安居工程”、一边提倡“人的城镇化”背后的悲哀。
造成上述两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各不一样,但结果无非便是房子空置了、资源浪费了。今天看来,要改变房屋高空置率的现象比登天还难,因为正如文章前半部分所述:如何统计“住宅空置率”在政府眼里俨然如哥德巴赫猜想一样难解。
尽管二者所代表的住宅类型在楼市中所占比例不及普通商品住宅,但如果我们的政府再不去直视住宅空置率的问题,那即使再怎么努力去提高住宅的供给量,资源依然无法被充分利用,需求不可能满足——楼市调控针对的住房问题,也永远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