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网 见习编辑 鲁鹏 一出“国五条”惹一场举国心事,不过也随着靡靡春雨无声散落,唯北京默默将二套房贷提至七成,微微延续着月前那场盛事。
楼市还是一如往常喧嚣热闹,4月10日一则来自杭州的消息因“63”这个数字略显独特,该“63”的后缀是退房记录,而主角则是绿城财通中心与两名购房者。
资料数据显示,绿城财通中心最近一次退房者于3月22日一日退房30套,房源均位于21层。在此之前,亦有一名购房者也在一天内一次性退房30套,房源均位于22层。
同个项目连续2次密集退房,不禁让人对其背后的原因浮想联翩。有分析人士指出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开发商自己人来买,然后到银行进行抵押贷款 获得资金,以后还了款就撤销买房合同,退房后卖给其他人,通过自买自卖从银行套现,缓解资金压力。该分析人士还提到,这已经成为开发商常用的一种手段。
在充斥着房价高、调控、细则、保障房、空置率的声音中,看到这样的消息会觉得稍稍诧异。在房价若不控就势必如脱缰野马狂飙不止,轻则普罗大众买不起房重则泡沫破裂全线崩盘的大众认知前提下,开发商的境况又是怎样的呢?
看到“保利首季卖楼300亿”、“中海前3月收金401亿港元”、“万科首季销售436.5亿”的辉煌同时,也有如深圳宝安整合后难缓疲软、南京雅戈尔库存高资金受压、华南城引入PAG资金后仍受阻等,在楼市中发展不甚叫好的房企。
世人皆认准了房价不能高,调控“大靴”也是以控制房价为出发点。围绕着楼市经济活动,政策调控殚精竭虑只为减少投机,抑制房价。
房价升降的轮回中,开发商作为参与主体却是最合乎经济规律的一环。投资、生产然后获取效益,有的赚,有的赔。只不过,他们造出的是调控打压的对象,建成的是百姓怨声载道又非买一套防身不可的房子。
地产开发商这个群体,似乎永远处在房价调控漩涡的中心。
一边是庞大的需求促进下,供应少,卖方控制市场,价格必然要涨;另一边住房又是民生问题,政府要解决,又势必要调控。矛盾之间,开发商难免受波及。因高端项目受限者有之,碰上限签滞销者有之,因政策不能涨价者也有之。
更甚者,楼市调控迫使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分化、重新洗牌。让某些开发商苦心经营的部署全盘打乱,只能推倒重来也是有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分化、洗牌、重整等一系列现象也可能会为国家带来一个更健康的房地产行业、为社会带来一个更稳定的楼市。
只不过,调控“大靴”落地后是否有踩中房价涨跌的要害,一时还真的难以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