钰珵大厦(曾用名“盘古大观”)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地处亚奥商圈核心区域,毗邻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奥运地标建筑,是集超甲级写字楼、国际公寓、七星酒店及商业龙廊于一体的城市地标综合体。以下从项目定位、建筑特色、功能配套、运营现状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项目定位与历史沿革
-
核心区位价值
项目占据北四环与北辰西路交汇的黄金节点,距地铁8号线奥体中心站约800米,10号线北土城站约1.2公里,可快速通达中关村、望京、CBD等核心商务区。周边覆盖国家会议中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辰世纪中心等高端资源,形成“会展-商务-生态”三位一体的区域生态。
-
历史背景与品牌重塑
项目原为北京盘古氏投资有限公司开发的“盘古大观”,因设计融合中国龙图腾文化与现代建筑语言而闻名。2019年后,随着北京金隅集团接管运营,项目更名为“钰珵大厦”,并启动硬件升级与业态调整,重点强化商务办公功能,同时保留部分高端商业与酒店业态。
二、建筑设计与空间规划
-
标志性建筑形态
-
龙形建筑群:由一栋192米超高层写字楼(A座)、三栋国际公寓(B/C/D座)、一栋七星酒店(E座)及411米龙形商业长廊组成,整体造型形似巨龙盘踞,曾获“最佳建筑经典写字楼大奖”。
-
外立面工艺:采用山东牟平“中国白麻”花岗岩干挂,石材厚度达5厘米,确保耐久性与视觉质感;龙柱基座为整石雕刻,单根重量超50吨,展现传统工艺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写字楼空间参数
-
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A座)
-
标准层面积:2800-3000平方米,层高4.6米,净高3.4米,采用无柱化设计,提升空间利用率。
-
垂直交通:配备30部瑞士迅达高速电梯,分区运行(低/中/高区),候梯时间≤30秒。
-
机电系统:双路供电+柴油发电机组冗余配置,VAV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50立方米/人/小时,PM2.5过滤效率≥95%。
三、功能配套与运营服务
-
商务办公生态
-
智能化系统:集成楼宇自控(BAS)、安防监控(SAS)、智能停车(CPS)三大平台,支持人脸识别门禁、会议室预约、能耗监测等功能。
-
共享设施:配备2000平方米员工餐厅、1000平方米联合办公区、500平方米商务中心,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
-
企业服务: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筹划、政策申报等一站式服务,与朝阳区投促局合作设立“企业服务驿站”。
商业与酒店配套
-
商业龙廊:全长411米,进深13米,净高15米,引入高端餐饮、奢侈品零售、金融网点等业态,出租率约60%。
-
盘古七星酒店:拥有234间客房,配备空中泳池、米其林餐厅、宴会厅等设施,为商务接待提供高端选择。
停车与交通
-
车位配比:地上1200个、地下860个,含200个充电桩。
-
接驳服务:工作日早晚高峰提供至地铁8号线、10号线的免费接驳班车,间隔10分钟/班。
四、运营现状与市场表现
-
租赁市场分析
-
空置率:截至2025年,整体空置率约25%,其中高区(30层以上)空置率较高,反映市场对核心区位但非顶级硬件项目的需求分化。
-
用户评价与挑战
-
优势:建筑辨识度高、配套完善、交通便利,适合企业总部或形象展示需求;物业服务由第一太平戴维斯提供,标准较高。
-
短板:户型面积偏大(最小分割单元约500平方米),对中小企业不友好;商业龙廊招商进度缓慢,部分区域冷清;项目曾因产权纠纷、建筑改造等问题影响市场信心。
五、未来展望
钰珵大厦的升级方向包括:
-
硬件改造:计划投入2亿元升级公共区域(大堂、电梯厅)、增设智慧楼宇系统,提升租户体验。
-
业态优化:压缩商业面积,引入联合办公、长租公寓等灵活业态,降低空置率。
-
区域协同:依托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规划,强化与周边科技园区联动,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
总结:钰珵大厦凭借稀缺区位、标志性建筑及高端配套,仍是北京商务地产市场的标杆项目之一,但需通过灵活招商策略与持续硬件升级,应对市场对高性价比办公空间的需求变化。
基本信息
-
业主:金隅集团
-
物业管理公司:金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
竣工日期:2008年6月
-
总建筑面积:430,000平方米
-
标准层面积:3,040–3,200平方米
-
使用率:70%
-
总楼层:地上45层,地下5层
(1-5层为商业,6-45层为办公)
